上海直接到大学“争”人才。
9月23日,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发布了《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下称《评分办法》)。
尽管评分的标准分仍为72分,但《评分办法》新增这样一条规定:在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试点,探索对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时代周报记者查阅上海市政府2018年2月发布的《关于本市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意见》,当中提到,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这是继2018年上海提出北大、清华本科应届生可落户后,上海再出台落户新政。“上海是在想办法留住更多高端人才。”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智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上海作为一线城市,从产业结构看,以第三产业为主,包括高端服务业、信息技术产业等,为此上海对人才需求较大。
新增4所高校?
时代周报记者查阅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发现,制定并发布上述《评分办法》的是上海市高校招生和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每年根据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对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及市政府相关政策进行调整。
但新政并未明确提及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具体指哪些高校。时代周报记者按照该网站指引联系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该中心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还没有相关名单,关于具体落户申报情况,毕业生要咨询其所在高校。
华东师范大学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坊间流传的说法是,今年试点范围扩大至四所大学,分别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我们自己的理解是,华东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今年可以直接落户上海,但也不能100%确定。具体是否符合落户条件,上海学生事务中心才比较清楚。”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是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主办,为普通高校毕业生(含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搭建的官方供需平台,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受理工作指定网站。
9月23日,时代周报记者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询问相关情况,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根据上海此前发布的《关于本市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意见》,支持驻沪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范围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上述《意见》还提出,到2020年,2所左右大学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到2030年,上海更多大学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但是,北大、清华以及上海相关高校的毕业生并非无条件落户上海。6月,上海市教委、市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通知》,对高校应届毕业生落户的申报条件做出规定。
其中,用人单位满足以下条件之一:上海市行政区域内的党政机关;在上海市登记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符合上海市产业发展方向、信誉良好、注册资金达到人民币100万元(含)以上的企业,且在2019年5月31日前注册登记等。
个人条件方面,需列入普通高校国家统一招生计划,不属于定向和委托培养,完成学业并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在校期间未与任何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或人事聘用关系,未缴纳社会保险等。
争夺高端人才
2004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实行《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落户评分办法》,并不断优化评分指标体系。目前评分办法由学历、学校、奖项和科研创新以及重点发展领域所需学科等多项要素组成。
上海市发改委在6月28日答复上海市政协委员提案时表示,《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落户评分办法》与上海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需求总体衔接,也有效保证应届毕业生落户政策实施公平、公正。
“通过这项落户政策,本市引进了大量年龄结构优、成长性好的优秀高校毕业生,行业流向较多集中在制造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上海市发改委在上述回复中表示。
根据上海市发改委数据,2014年至2019年,上海户籍人口迁入近60万人。其中,人才类落户占比逐年提高,由2014年的49.3%(8.8万人)提高到2019年的68.2%(12.2万人)。
王智勇表示,2017年以来,各个城市都在进行人才争夺战,门槛不断降低,力度不断加大,这给一线城市带来较大压力。一方面,上海等一线城市可能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另一方面,从产业结构看,上海以第三产业为主,需要加紧引进人才,为产业升级做准备。
根据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明确至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以内,并以2500万人左右的规模作为2035年常住人口目标。不过,上海市2019年统计公报显示,截止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8.14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50.43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77.71万人。
此次,试点范围扩大,落户门槛进一步降低,是否会对上海控制人口规模目标带来压力?王智勇分析,虽是控制总体人口规模,但是高端人才毕竟是少数,人口规模的天花板对吸引高端人才不会造成有特别大的影响。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发布的2019年就业质量报告,四所高校2019年毕业生人数在6891人至8944人之间。其中,上海交大毕业生最多。
但是,即便这四所高校的毕业生全部落户上海,一年仅吸纳3万余人。
王智勇认为,从人才结构角度看,各大城市不能只考虑引进高端人才,还应该相应吸纳与高端人才配套的劳动力,包括居民服务业、一般的加工制造业等。此外,一线城市房价偏高,如果没有相应的购房优惠或支持力度,对吸引人才不是长久之计。“可能一些人才吸引过来后,由于住房压力太大,被其他城市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