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6个月“缩水”后,中国外汇储备余额正步步逼近3万亿美元心理关口。
中国人民银行1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105.17亿美元,较11月底下降410.81亿美元,降幅为1.3%。
中国的外储从2000年开始“野蛮生长”,2011年3月中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此后这一数字便被市场视为外储是否丰盈的标志。
此后,2014年6月外储直逼4万亿美元,达峰值。不过自那以后便开始一路下降,2015年下降了近5000亿美元,2016年也一直在下降,降幅近10%。
但即使是这样,中国外储规模仍然接近全球外储30%,居全球首位,是排名第二位日本的2.6倍、第三位沙特阿拉伯的5.7倍。
是什么影响了外储规模变动?
对于外储规模变动的原因,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人表示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央行在外汇市场的操作;二是外汇储备投资资产的价格波动;三是由于美元作为外汇储备的计量货币,其它各种货币相对美元的汇率变动可能导致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四是外汇储备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资金运用记账时,会从外汇储备规模内调整至规模外,反之亦然。
对于去年12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人认为,是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非美元货币对美元总体贬值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全年的情况看,央行稳定人民币汇率是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看来,首先,外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元走强,而非资本外流;其次,中国外债去杠杆进程已基本结束,不会出现企业大量购汇还外债的情况;最后,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接近全球的30%,足以应对市场流动性需求和抵御外来风险。
对“逼近3万亿心理关口”怎么看?
随着近来外汇储备离3万亿越来越近,市场开始担忧中国外储规模健康与否。
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人士表示,市场应该更关注外汇储备能否持续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能否抵御外部风险冲击,而非一个具体点位。目前来看,3万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是充裕的,处于合理稳定区间。
招商证券(600999,股吧)研究发展中心分析师谢亚轩则直言,3万亿美元“除了是一个整数,没有别的意义”。他将外汇储备比喻成“太平仓”,在天下缺粮的时候就要开启。“外汇储备本身基本作用之一就是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不让市场关系出现失衡。一旦市场需要,央行不能继续守着。”
谢亚轩强调,分析外汇储备要看它的去向。当前中国外汇储备的使用并非消耗性,而是更多去往本国家庭和企业部门等,尤其是转变为企业和个人的对外直接投资及存款、理财等,这是一种比较良性的状况。
而在赵庆明看来,外汇储备是平衡国际收支的重要手段,官方理应在适当情况下加以使用,因此其涨跌都是正常现象。“它不可能只增不减,或者维持在一个点上,这是不正常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焕波指出,看待外汇储备需要结合外汇购买力、本币国际化和经济发展阶段综合判断,没有必要对实际意义并不大的“整数关口”过度敏感甚至草木皆兵。“比如,虽然外汇储备有所下降,但更要看到其中的美元出现明显升值,综合而言中国外储的购买力未必减少太多。”张焕波说。
2017年中国外汇储备将走向何方?
在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完善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框架和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等内容被明确写进了2017年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中。专家指出,这些表述背后是十分明显的“稳健”政策取向,这些都有利于稳定并用好全国的外汇储备资源。
赵庆明指出,由于未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仍将大于外商直接投资,且随着传统货物贸易项目顺差收窄,新兴服务贸易项目逆差扩大,中国外汇储备还将处于下降通道之中,“但整个过程是相对缓慢的,也是合理的”。
“相比2015年下半年,特别是‘811’汇改后,2016年中国外储下降速度已有所放缓。”谢亚轩表示,尽管中国外汇市场供需失衡局面无法马上改变,仍需央行在一定情况下提供流动性,但鉴于中国的偿债需求到去年6月已告一段落,因此预计今年外汇储备下降速度将有所放缓,下降规模约为去年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