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飙升的通胀压力,韩国央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激进。
7月13日,韩国央行宣布其有史以来第一次加息50个基点的决定,将基准利率从现在的1.75%上调至2.25%。据悉,自1999年将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工具以来,韩国央行从未有过加息50个基点的决定。
【资料图】
韩国央行首次如此激进加息,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抗通胀”。韩国政府公布数据显示,该国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创下近24年来的最高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杨盼盼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韩国加息50个基点是符合市场预期的,主要是为了控制国内迅速上升的通胀;另外,由于近期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力度有所加大,市场也普遍认为美联储在7月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很大,这也是韩国央行加息50个基点的重要考量。
与此同时,韩国央行行长李昌镛表示,市场预期年底前利率达到2.75%-3%是合理的,未来逐步加息25个基点是可取的,再加息1-2次不等于收紧政策,关键利率可能处在中性利率的下端。种种迹象都显示,后续韩国还将继续多次加息。
就在开启频繁加息潮时,韩国也面临着出口增速下滑的情况。作为外向型经济体,韩国又该如何在“抗通胀”和“稳经济”中寻求平衡?
加息50个基点的力度是必须?
在利率决议会议上,韩国央行采取首次加息50个基点的举措,将基准利率从1.75%上调至2.25%。虽然此次加息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但在外界看来,韩国央行的决策早已是意料之中。
数据显示,韩国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高于上月5.4%的涨幅,这是自1998年11月以来韩国CPI年率的最高水平,而且韩国的通胀已经连续第15个月高于央行2%的目标。
通胀压力已经渗透到关乎韩国民生的各个领域。近期,韩国消费者团体协议会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二季度韩国35种主要生活必需品中有33种上涨,包括面粉、食用油、香油等食品,平均上涨率为9.9%。该消费团体也表示,由于高油价、原材料供需不稳定等问题,国内物价上涨可能趋于长期化。
韩国通胀尚未见顶,由此而来的成本压力不仅传导给消费者,还在企业层面上体现。当前,韩国已经出现了“工资—价格”螺旋上涨的现象。韩国经济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韩国劳动者的平均年薪从2000年的29238美元上升至2020年的41960美元(约合人民币28万元),涨幅达到43.5%。除了人力成本,韩国企业同时还面临着原材料成本、能源价格上涨的压力。
此次已经是今年以来韩国央行连续第三次提高利率,而这也是2021年8月以来第六次加息。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韩国国内通货膨胀预期的持续上升可能会推高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并进一步加剧通胀。在这种情况下,仅上调25个基点或将难以稳定价格,因此有了50个基点的加息。该国加息的节奏也是与美联储的步调保持一致。”虽然已经加息50个基点,但王昕杰认为,预计未来几个月韩国的CPI涨幅将保持在6%以上。
事实上,韩国此次“暴力”加息50个基点,还考虑到韩元与美元利差的问题。今年以来,韩元兑美元汇率下跌9.7%,成为新兴市场中表现最差的货币之一。
王昕杰表示,在议息会议之前,有机构预测韩国央行会保持25个基点的加息,但如果美联储加息超过50个基点,韩国和美国的货币利差就会进一步扩大,导致投资者对金融稳定风险的担忧,此外,如果利差进一步扩大,韩元可能会进一步贬值,韩元疲软有可能继续增加输入性通胀的风险。
在央行宣布加息决议后,韩元兑美元汇率略有回调。截至7月13日19点,韩元对美元汇率上涨0.15%。但对于韩元后续的走势,杨盼盼认为不算太乐观,“当前美元十分强势,兑欧元汇率已经达到持平的状态。之后,韩元未必会因为加息而继续走强。”
连续加息潮开启经济复苏仍缓慢
为了抗通胀,韩国央行“咬牙”加息50个基点,但这远不是终点。韩国央行行长李昌镛也暗示,之后可能会继续加息,并在年底前使利率保持在2.75%-3%。
然而,连续加息很有可能会影响韩国经济复苏的进程。
据韩国中央银行韩国银行于6月末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对原材料价格高企以及全球经济低迷的担忧加剧,韩国7月企业信心指数有所下滑。此外,加息也不利于本国消费的提升。王昕杰向记者表示,加息之后,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支出,特别是叠加上如此之高的物价因素,生活成本的增加会造成可支配收入的减少,不利于消费需求的恢复。
此外,韩国的出口表现往往被视为全球贸易的“晴雨表”。因此,近期韩国出口的频繁波动备受外界关注。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周五发布的初步数据显示,韩国6月出口同比增长5.4%,至577.3亿美元,较5月21.3%的同比增长大幅减速。近期,韩国贸易协会下属的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也预测,今年韩国的贸易收支将时隔14年由顺差转为逆差,而且逆差规模将创1996年以来新高。很显然,以往韩国依靠货币贬值增强出口竞争力的策略,已然不再奏效。
王昕杰向记者表示,“韩国是典型的工业生产国,但主要以高科技产品加工为主,这两年经历了原材料的涨价和韩元贬值,韩国国内生产成本大幅增加。但是,韩国企业所增加的生产成本也不能有效地传递给需求方,因为这样可能会减少市场份额,而且叠加了海外需求放缓的因素,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幅压缩。长此以往,这会造成企业生产意愿下降。因此一味地贬值韩元,并不代表能提振出口。”
此外,在杨盼盼看来,韩国出口同比下滑,还涉及到韩国出口产品类型。她认为,韩国的出口依赖于通信技术(ICT)、半导体等行业,近期正进入下行周期,因此韩国的出口额会受到影响。
由于出口动力下降,韩国企划财政部降低了本国的经济预测,预计2022年增长2.6%,增速比去年12月预计的3.1%放缓。另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也下调了对韩国经济的预测,预计该国2022年经济增长率为2.7%,相比早前的预测下调了0.3个百分点。对此,王昕杰向记者表示,对于像韩国这样出口依赖度较高的国家,后续的经济增长动力取决于成本和需求,“韩国的制造业产出与出口增长取决于全球需求复苏。等到外需市场复苏,韩国的经济动能才会有回升的机会。”
虽然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强,但韩国央行还是把“抗通胀”作为首要任务。韩国央行行长李昌镛表示,因为韩国通胀较低,因此不需要像美联储一样大幅加息,未来逐步加息25个基点是可取的。但事实上,后续的加息力度,或许还得看韩国控通胀的效果。王昕杰也认为能否控制住通胀取决于多项因素,“具体要看地缘局势,供应链恢复情况和海外需求的稳定性,这不是靠单一国家的加息就能完成的。”
很显然,韩国还将不得不先稳住日益高企的通胀,才能真正启动经济复苏的进程。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