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董希淼(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为加强宏观审慎管理,9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9月28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这是自9月15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后,央行再次运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对外汇市场进行逆周期调节,其主要目的在于稳定外汇市场预期,助力外汇市场供需平衡,进而推动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和外汇存款准备金率,都是重要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对外汇市场和跨境资本流动进行调节和引导。外汇存款准备金针对境内外汇存款向金融机构征收,而外汇风险准备金针对远期购汇方向的代客衍生交易向金融机构征收。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旨在向市场释放外汇流动性,增加市场外汇供给,从而进一步抑制外汇升值、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5月15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9%下调至8%;9月15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至6%。
而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旨在通过调节企业等机构远期售汇的成本来影响远期售汇需求。一般而言,商业银行为企业等机构做远期购汇业务时,需要向央行缴存一定比例的外汇风险准备金。在某种情况下,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可以为0,即不需要向央行缴存准备金。央行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将适当增加银行远期购买外汇的成本,减少企业等机构对远期外汇的需求,进而减少即期市场购汇需求,有助于外汇市场供需平衡。同时,央行通过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向市场发出明确的信号,稳定外汇市场的信心和预期。
根据外汇市场变化,我国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在过去几年内时有调整,调整均在0-20%之间进行。2018年8月,为防止人民币出现较大幅度贬值,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2020年10月,在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压力之下,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而此次重新从0调整为20%,主要原因仍然是人民币再次面临贬值压力。
当前,人民币汇率特别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面临一定压力,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第一,国内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一国汇率本质上由国家潜在增长率决定。但今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虽有企稳迹象,但恢复态势不如预期,主要经济指标较为疲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第二,美联储大幅度加息,美元指数创20年新高。今年以来,为遏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水平,美联储不得不加大加息步伐,连续进行5次大幅度加息,美元指数持续走强,非美元货币纷纷贬值。第三,中美货币政策相背而行,利差倒挂明显。在美国加息的同时,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我国通过多种措施引导市场利率下行。今年以来,LPR已经下降三次,其中1年期LPR累计下降2次共1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累计下降3次共35个基点。中美利差扩大,一定程度上加大人民币汇率下行压力。所以,在人民币汇率“破七”、贬值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央行重新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20%。
上调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对银行而言将增加远期售汇成本;对企业而言,直接的影响是远期购汇成本将增加。但增加银行从事相关业务的资金成本和企业远期购买外汇的成本,显然不是央行的最终目的。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此举减少远期购汇中的非真实需求,减少各种套利行为,进而通过约束远期外汇市场中的不理性行为,抑制外汇市场单边变化预期,防止人民币非理性过度贬值,推动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双向波动。
下一步,受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以及俄乌冲突带来的避险需求等影响,短期内美元还将可能继续强势,但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我国经济金融体系韧性较大,对美国加息及缩表早有预期和准备,总体而言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收缩货币金融政策对我国的外溢影响有限。随着一系列稳经济政策措施落地实施,预计三四季度我国经济将显著恢复,增速较上半年明显回升,这将为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奠定基础。我国当前通胀水平温和可控,国际收支平衡将延续较大幅度顺差局面,也都有助于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和外汇市场平稳运行。
从短期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一种常态,对此应保持平常心,理性地看待;从长期看,人民币汇率有望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对于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而言,要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的理念,主动利用衍生工具,做好汇率风险管理,努力保持正常的生产经营。金融管理部门应大力培育发展外汇市场,丰富外汇避险产品,引导中小微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