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元之后还会涨吗?交个房租像是在炒股。”
浙江女孩笑笑即将在9月前往香港上学,而港元上涨意味着她读书和生活成本的提升。“交留位费的时候(港元兑人民币)汇率还是0.83左右,现在已经0.92了,担心八九月份会越来越高,后悔年初没多买点港元了。”笑笑告诉记者。
最让笑笑头疼的是租房。房东希望她在近期预缴一年的房租,但按照现在的高汇率计算,租房成本一下子又高了大几千。
(相关资料图)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港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持续上涨。尤其进入4月之后,港元兑人民币汇率连续14周上涨,从0.87涨至0.92,逼近去年年底0.93这个五年来的高点。在香港,部分兑换点的实时支付宝/微信汇率报价1:1.02,逼近1:1,兑换点前也有不少港人正在排队换币。
“港元和美元挂钩,其波动和影响与美元是如出一辙的。”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告诉记者,近期美元波动已经趋稳,预计港元汇率波动也很快就能稳定下来。
代购利润骤减,反向代购兴起
追星女孩小绿最近抢到了偶像在香港的演唱会门票。临行前几天,打算换点港元现金的小绿打开汇率查询,小小地吃了一惊:“在我印象里,港元汇率一直是0.8左右,没想到一查居然到了0.9。”
原本还打算在香港帮家人朋友顺手代购香化类商品的小绿直接选择放弃。而对于更专职的香港代购来说,最近的汇率更是几乎“断了财路”。
记者了解到,1:1是大多香港代购常用的收费标准,也就是商品的港元数字标价即收取人民币的货款,代购往往只赚汇率的差价。但随着汇率变化,原本15%左右的利润骤减到5%左右。
23岁的广东人林如今年本科毕业,正在尝试申请香港的研究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想跟着身边朋友一起做港代赚点生活费。
“刚开始心想可以少赚一点,能多找一些客户,所以就是1:1,没有另外收跑腿费。但几次下来发现真的不太行,100块也就能赚个几块钱,有时候连地铁费都不够。”林如坦言。
即使是从事香港代购近十年的小徐,最近也感觉有些乏力。“今年恢复全面通关之后生意也一直没有恢复。身边很多同行纷纷离场,我就算有积攒多年的客户资源也有点撑不住。买大件的顾客基本都在等汇率降下来,小件的话实在赚不了几块钱。现在就是价格成本越来越高,而且越等越贵。”
最新数据显示,香港5月零售销售额年率18.4%,已连续6个月上升。从具体品类来看,一向受内地游客欢迎的商品增长较明显,如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相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51.8%,药物及化妆品上升51.5%。然而,考虑到去年同期的低基数,零售增长速度仍低于市场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从内地到香港的“反向代购”开始兴起。
“鲍师傅、阿嬷手作、泸溪河都很受欢迎。喜茶这种虽然在香港有店,但也会有需求,因为在香港喜茶大概是40港元一杯,内地就只要20多块人民币,加个三五元反向代购费,省个10块钱,其实是比较合算的。”林如告诉记者。
外贸企业:利润增加但订单变少
内地游客在高汇率下选择延缓出行,香港代购努力寻找新的商机。而对于内地的商贸企业来说,高汇率也并非十成十的好事。
“一般香港的业务我们都是以美元为结算货币的,所以其实主要看美元而不是港元,但两者本身就是挂钩的。”宁波一家外贸公司的负责人常江告诉记者。“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汇率下降,以美元或港元结算,利润肯定会有所提高。但是对收货方来说,成本就会增加,其销售利润就会下降,最终还会导致需求下降,生产企业的订单也就减少了。”
在常江看来,香港对于外贸企业来说,主要是作为中转港存在,本身岛内需求并不多。“近期,从香港港口货物的吞吐量来看没有太大变化,但如果是香港作为收货地的话,近期订单量有明显下降。”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香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较2022年第一季下跌2.8%,为41219千公吨。其中,抵港港口货物较2022年第一季下跌5.3%,为26201千公吨。
“汇率有点影响,但其实影响并不大,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订单少了。”东莞市唯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向记者坦言,公司主要生产各类消毒净化器,今年以来在香港参加了大大小小近10个展会,但订单数和前几年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
但情况正在好转。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消息,今年前5个月,粤港外贸转负为正,广东对香港进出口3752.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同)增长0.4%,由前4个月的下降0.2%转为正增长。
总体来看,今年内地与香港全面恢复通关后,粤港贸易快速恢复,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回暖和海外消费复苏,预计后续粤港贸易将逐步好转。
汇率方面,企稳也已可期。7月3日、4日,港元兑人民币汇率已经结束上涨趋势,连续2日下跌。李大霄告诉记者,近期美元波动已经趋稳,预计港元汇率波动也很快就能稳定下来。
在李大霄看来,人民币是不具备大幅贬值的基础的。“我国是占全球经济增长超过30%的经济体,贸易处于顺差,且人民币在国际上还是处于快速提升份额的阶段。目前,央行也已经对汇率变化给予重视,多家银行下调美元存款利率,在整个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自主可控、留有余地的基础下,人民币大幅贬值的基础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