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1月7日公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277亿美元,较11月末上升102亿美元,升幅为0.33%,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连续3个月回升。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2022年12月,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
(资料图片)
多因素利多外储
谈及2022年12月份外汇储备“三连升”的原因,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记者表示,12月份美元指数开于106.02,收于103.49,跌幅为2.37%,推升非美资产的美元价格,利多外汇储备。此外,虽然目前尚未公布12月份贸易顺差数据,预计12月份贸易顺差大概率位于相对高位。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记者表示,2022年12月份,全球通胀虽高位回落但仍远高于各国政策目标,发达国家继续收紧货币政策,全球债券和股票价格总体下跌,我国外汇储备受到资产价格变化的负面影响。不过美国通胀先于欧洲回落,美国加息已充分定价,美元指数高位回落,全月下跌2.3%,也有利于我国外汇储备中的非美元部分因汇率折算而升值。
“在汇兑和资产估值因素相互对冲的情况下,12月份我国外汇储备环比增加102亿元,表明国际收支的改善起到了较大作用。特别是12月份我国沪深股市‘北向通’净流入资金超过350亿美元,这表明海外资金继续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前景。”温彬说。
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2022年12月份,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及预期、全球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下跌。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2023年有望稳中有增
放眼全球,受汇率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影响,多国外汇储备规模下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全球外汇储备规模下降1.3万亿美元至11.6万亿美元,降幅为10.22%。但回顾2022年全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始终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四季度连续三个月上升,有利于外界增强对我国经济的信心,充分发挥了国家经济金融“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温彬表示,展望2023年,受高通胀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速和外需可能放缓,但我国对外出口潜力大、韧性强,经常项目将继续保持顺差格局。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稳固回升,人民币资产仍具备较大吸引力,资本和金融账户趋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总体平稳,有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
郑后成则表示,展望2023年,我国外汇储备大概率逐季上行。
“作出这一判断的宏观逻辑在于,2022年12月份美国ISM制造业PMI录得48.40,连续2个月在荣枯线下持续下探。此外,美国库存总额同比位于高位,掉头向下且高于美国销售总额同比,表明美国已经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叠加考虑美国长短端利差在2022年10月中旬出现倒挂,美联储大概率在2023年下半年降息,且三季度概率大于四季度。在美国宏观经济衰退,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上升的背景下,预计美元指数与10年期美债到期收益率大概率承压,逐季利多我国外汇储备。”郑后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