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以来,随着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抬升,美元指数再度冲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承压。2月末,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逼近“7”的整数关口,引发市场关注。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缘何承压?后续走势又会如何?外贸企业应怎样应对汇率波动风险?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呈现双向波动、弹性增强的特征。外贸企业应树立“风险中性”理念,视自身经营和外汇风险敞口情况,综合采取措施应对汇率波动风险。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短期承压
【资料图】
预计年内呈稳中有升态势
回顾2022年,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快速加息,致使全球外汇市场波动加剧。人民币在全球主要货币中则表现相对稳健,全年呈现双向波动、弹性增强的特征,发挥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
2023年1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整体延续了自去年11月份以来升值的势头,进入2月份后则有所走贬。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2月1日至2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调贬2027个基点。2月2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9572,为当月最低点,随即有所回升。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记者表示,近期美国通胀、就业、PMI数据皆超预期,受此影响,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有所抬升,推动美元指数回升。在比价效应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故有所贬值。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对记者表示,鉴于美联储停止加息时点较预期可能延后、加息终值有高于预期的风险,受美元指数阶段性抬升的影响,人民币汇率阶段性承压的特征短期内可能延续。
不过,杨海平同时表示,考虑到中美经济基本面等因素,现阶段的承压不会改变全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稳中有升的态势。
中国人民银行在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中提出,近年来即使在汇率贬值压力较大的一些时期,人民银行都坚持主要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间接调控,总体看,人民币走势由外汇市场供求情况决定。2019年以来,在市场供求作用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曾三次“破7”,但很快又回到“7”下方。2022年发达经济体快速加息,美元指数走强,人民币短期内走弱,也完全是由市场驱动的。从历史长视角来看,人民币属于强势货币,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近20%,对一篮子货币升值40%左右。
截至2月24日当周,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100.24,2月份基本维持在100以上。
王青认为,2月份以来,三大一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保持强势运行状态,表明近期人民币对其他非美货币大多都在升值。此外,伴随着3月份国内宏观经济数据陆续出炉,市场对国内经济复苏的信心有望进一步巩固。加之美国经济今年下行预期不变,人民币对美元走贬空间有限,市场会淡化“7”的整数点位意义。综合来看,2023年人民币有望保持总体偏强的走势。
企业要树立风险中性理念
多措并举应对汇率波动风险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已渐成常态,对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处在进出口产业链不同位置,不同企业受汇率升贬值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向《》记者介绍,对于进口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改善盈利预期;对出口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将弱化企业出口竞争力,导致出口规模波动。不同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和对海外市场依赖度存在差异,受到汇率波动影响也不同,海外资产、负债、收入占比越高的企业,其外汇风险敞口越大,对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和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更敏感。
《报告》提出,在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方面,要“进一步发展外汇市场,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指导金融机构基于实需原则和风险中性原则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汇率避险服务,维护外汇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王有鑫认为,企业自身也应视经营和外汇风险敞口情况,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应对汇率波动风险。
首先,要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优先通过自然对冲减缓汇率风险。通过动态调整债务结构、配比应收应付款项流量、将货款转化为货物等方式,降低融资和资产币种错配。
其次,对于无法自然对冲的外汇敞口,可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进行套期保值。企业可以选择与银行等专业金融机构合作,基于实际交易需求,合理运用远期、期货、期权、掉期、交叉货币利率互换等金融工具,降低汇率波动风险。
杨海平表示,外贸企业要继续坚守“保值”而非“增值”的汇率风险管理原则,要聚焦主业求发展,在综合分析本公司现金流结构及外汇敞口的基础上,通过外汇远期交易等衍生工具对本公司汇率风险进行管理。同时,商业银行要根据客户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引导,为客户办理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和套期保值需求相一致的外汇衍生品业务,帮助外贸企业管理汇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