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稳定法已经通过了全国人大的第一次审议,我们将推动金融稳定法的出台,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保护最广大的老百姓、中小投资者、被保险人的利益。”央行行长易纲最新发声。
3月3日,国新办以“坚定信心、守正创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针对市场广泛关注的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以及房地产市场发展等热点问题,易纲等人一一作出回应。
(资料图)
货币政策不大收大放
回望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走势,2018年以来央行累计14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的长期流动性超过11万亿元,在总量上保持合理的信贷增长;在利率政策上,央行始终按照国内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考虑问题,保持实际利率的合适水平,适当降低融资成本;在结构上,央行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绿色金融、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保交楼等方面接连落地。
2023年全力拼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央行货币政策的支持。对于2023年如何实施对应的货币政策,易纲给出答案。易纲明确,下一步,货币信贷的总量要适度,节奏要平稳,要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的成果。另一方面,还要适度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继续对普惠小微、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保持有力的支持力度。
进入2023年后,随着海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变、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国内经济发展面临新考验。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会上提到,从目前来看,国内的经济好转是肯定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
“我们将加强调研,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和需要,统筹增长和物价,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强化跨周期调控和逆周期调节,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保持正利率和向上的收益率曲线,不大水漫灌、不大收大放。既立足国内,又密切关注国际动态,加强预期管理,兼顾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刘国强补充道。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认为,货币政策基调取向方面,本次发布会上延续了“精准有力”等表述,并明确了“以我为主”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同时兼顾内外均衡的操作方式,预计后续政策更多转向稳健并关注扩大内需的核心目标,宽信用总量适度而节奏平稳,延续发挥结构性工具作用。
在易纲看来,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首要的就是保持币值稳定。“币值稳定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物价稳定,第二层含义是汇率的基本稳定。”
在2022全球通货膨胀严重的背景下,国内消费物价指数(CPI)涨幅一直处于非常理想的通货膨胀水平。刘国强预计,2023年我国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是主基调,从短期看,通胀压力总体是可控的。从更长的时间看,要树立底线思维,对通胀保持警惕。
另在人民币汇率方面,易纲指出,近五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三度破“7”又回到“7”以下,双向波动,弹性增强,在全球各种货币中,人民币都是非常稳健的,而且这种有弹性的市场化汇率制度也为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起到了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会议重点提到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应物价稳定和汇率稳定两个层面,且再次提及四季度货政报告中对‘增强汇率弹性’的表述,需关注后续国内经济修复与外需回落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压力。”明明解释道。
房地产市场租购并举
2023年的一大热点话题,毫无疑问是房地产市场。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市场风险外溢引发广泛关注。自2022年开始,从调降5年期以上LPR到放宽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围绕个人购房、房地产融资等方面,监管密集出台多项重磅政策,调控力度明显加强。
一系列调控措施出炉后,各地因城制宜,在新购房房贷利率、公积金政策方面进一步进行调整,在2023年初也引发了购房者提前还贷意愿加强的“还贷潮”。同时,各地延长房贷年龄期限的消息也屡屡登上热搜。
在本次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就“金融16条”的落地情况进行了介绍。潘功胜直言,2021年下半年以来,以恒大为代表的部分房地产企业由于长期“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经营,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资产负债表持续处于高风险状态,加上房地产市场中长期需求中枢水平下移等多重因素的叠加,放大了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外溢性。
在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房企“高血压”病症这一表述更利于市场理解后续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在后续的金融政策方面,除了考虑短期内容外,中长期的工作中,势必会把解决“高血压”的毛病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在资产负债表的风险解除方面,会有持续性的改革内容。
为了解决房地产市场的对应病症,央行在2022年末出台16条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当前政策的作用空间和作用效果大大改善。潘功胜表示,近一段时期,市场信心加快恢复,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性有所上升,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优质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明显改善。2022年9-12月,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2300亿元,同比多增4200亿元。
对于下一阶段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潘功胜强调,我国城镇化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居民家庭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较大,租购并举的发展模式也有很大发展空间。央行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认真总结和吸取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会同相关金融部门抓好已出台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新市民住房需求,支持租购并举的住房市场发展,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在严跃进看来,从这一表述上能看出后续房地产金融业务的发展方向,用户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依旧是金融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房屋租赁方面的金融服务会进一步强化。除了需求角度外,后续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会完善,或者说会产生很多新内容。
推动金融稳定法出台
在发布会上,易纲还重点介绍了我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工作成效。易纲指出,当前全国高风险的中小金融机构数量从600多家降到了300多家,不少省份目前已经没有高风险机构;近5000家P2P网贷机构全部停业;有序推进大型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全国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都加入了存款保险,能够为99%以上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障。
“中国的金融业运行是稳健的,整个金融风险是收敛的,总体风险是可控的。我国的银行业资产占金融业的90%以上,总体是稳健的。”易纲评价道。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始终是央行坚持的目标。易纲强调,下一步,央行将会同其他金融管理部门一道,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推动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的处置,对非法金融活动保持高压,压实各方风险处置的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金融是实体经济血脉,金融稳则经济稳,国内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底线;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加强协同,精准拆弹处置金融风险;加快补齐监管制度法律短板,强化监管职责,在推动金融机构改革,防范化解风险,稳定金融体系,增强金融业发展韧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此外,易纲还提到,将压实各方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的责任。《金融稳定法》已经通过了全国人大的第一次审议,央行将推动金融稳定法的出台,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保护最广大的老百姓、中小投资者、被保险人的利益。善始善终做好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加强常态化监管,支持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金融稳定法出台后,将金融活动依法纳入统一监管,有利于强化金融风险保障,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实体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周茂华说道。
严跃进认为,从近两年房地产金融稳定概念来看,房企债务问题对银行贷款和信托等带来的冲击、停工断贷事件对个人按揭贷款的冲击、延期还贷和提前还贷对金融信贷秩序的冲击、租金贷等对租客权益的冲击等问题,以及房地产市场下行后金融机构出现了过度避险情绪,这些问题都表明金融系统也产生了不稳定的内容。金融稳定法对于规范房地产金融业务推进也有着重要的约束和启发意义,也是后续相关从业人员所需要关注的内容。
明明指出,总体来看,本次新闻发布会央行表述与四季度货政报告内容大体一致,强调货币政策精准有力、注重结构性政策工具对特定领域支持作用的同时也给予了降准等宽货币发力预期,并延续表明对地产保主体、关注金融风险防范处置的表述。当下我国金融行业稳健而风险收敛可控,后续将继续完善金融监管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