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 央行行长易纲3月3日表示,近五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三度破“7”又回到“7”以下,双向波动,弹性增强。在全球各种货币中,人民币都是非常稳健的,而且这种有弹性的市场化汇率制度也为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起到了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资料图)
相关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称,今年国内经济形势大概率以回暖增长为主,人民币汇率整体呈双向波动态势,弹性不断增强,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今年1至2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先快速升值后承压回落的态势。其中,2月2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9572,创年内新低,较1月末的6.7604累计下调1968个基点。3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9117。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向中国经济时报表示,受美国通胀、就业数据偏强,以及以2月PMI指数为代表的经济数据超预期等影响,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再度转向升温,推动美元指数回升。比价效应下,2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有所贬值。
“去年12月末至今年1月期间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而后在美联储加息预期扭转变强的影响下,人民币可能在短期内面临回调。”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常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说,这在债券市场中也有体现,去年12月外资机构对人民币债券小幅增持,但今年1月又迅速转为减持,且减持规模扩大至106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春节后的2至3月季节性的结汇需求回落,直接影响外汇市场供求关系。从历史数据看,一季度末的人民币汇率往往都会小幅走弱。
对于人民币汇率是否会再度“破7”,王青判断,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属于汇市正常波动过程的一部分,不会引发监管层干预。一方面,2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幅度小于美元指数升值幅度,且三大一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保持强势运行状态。这表明近期人民币对其他非美货币大多都在升值,与2022年4月至11月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阶段存在根本不同。
另一方面,当前国内宏观经济正在转入修复过程,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构成有力支撑,资本市场外资也在持续流入。这是2月以来人民币整体上处于偏强运行状态的主因。
央行近日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优化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在王青看来,伴随汇市预期跟进经济数据及其它重大影响因素不断调整,2023年人民币呈现单边走势的可能性很小,整体上将处于偏强的双向波动格局。
他预计,伴随3月国内经济数据陆续发布,市场对经济修复的信心有望进一步巩固,加之美国经济今年下行预期不变,美联储在年中前后停止加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空间有限,市场也会淡化“7.0”点位的意义。
2023年国内GDP增速有望较大幅度反弹,物价形势将继续保持整体稳定,经济基本面将持续对人民币走势形成支撑。据东方金诚预测,202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价中枢有望较2022年底水平上升5.0%左右,即达到6.6附近。
常冉称,未来一个时期,在国际收支的顺差格局、国内经济的乐观预期和支持政策的有序推进下,人民币汇率仍有保持稳定的基础。但在美国通胀反复、美联储加息不确定性增大的情况下,美元指数的阶段性震荡可能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扰动,预计短期内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可能有所加剧。
“长期看,国内经济稳增长将是人民币汇率走势的支撑,人民币大势看涨的观点仍可维持。人民币汇率可能会在7.0上下波动,美国经济数据变化、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欧日经济走势及其政策变化等一系列国内外因素都将对汇率产生影响。”常冉还说,乐观的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将形成基础支撑,人民币相对较高的购买力同样对汇率起到支撑作用。